介紹
羥鈷胺鹽包括羥鈷胺醋酸鹽、羥鈷胺鹽酸鹽、羥鈷胺硫酸鹽,它們是維生素 B12 系列產品,被收錄在歐洲藥典中,因其在體內存留時間長,故被稱為長效 B12。羥鈷胺醋酸鹽具有以鈷離子為中心的八面體結構,其中鈷離子與周圍配體通過配位鍵連接,形成典型的八面體配位幾何結構,分子式為C64H93CoN13O17P。外觀為暗紅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吸濕性強,屬于維生素類藥物。
圖一 羥鈷胺醋酸鹽
應用
羥鈷胺醋酸鹽用于治療和預防維生素B12缺乏癥,治療周圍神經病變及巨幼紅細胞貧血,促進核酸的生物合成和蛋白質的合成,對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有重要作用。大劑量注射可用于治療急性氰化鈉中毒,它能夠與氰離子直接絡合,不需要血紅蛋白參與,適合火災現場煙氣吸入患者的院前救治,還可用于治療煙草毒弱視和 Leber 氏視神經萎縮。
合成
現有合成的缺點
目前,羥鈷胺醋酸鹽的生產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 以氰鈷胺為前體加入化學試劑進行化學反應,之后提取方法為溶媒法,即 :用苯酚 - 氯仿及丙酮、四氯化碳抽提后,將溶液用羥鈷胺鹽相應的酸調 PH 使之轉化為相應的羥鈷胺鹽,后經靜態(tài)結晶、抽濾干燥后得到羥鈷胺鹽。溶媒法制備羥鈷胺醋酸鹽的工藝,由于其采用大量有機溶媒,工藝操作復雜,環(huán)境污染重,職業(yè)危害大,已不被采用。
(2) 采用的前體為氰鈷胺,反應中加入例如冰醋酸等化學試劑,控制一定溫度反應 6 ~ 9h 后得到羥鈷胺的反應液,然后經大孔樹脂柱吸附、解析后,將溶液用羥鈷胺鹽相應的酸調 PH 使之轉化為相應的羥鈷胺鹽,后經靜態(tài)結晶、抽濾干燥后得到羥鈷胺鹽。該工藝的缺點在于 :由于氰鈷胺為前體,其性質穩(wěn)定,反應中需加入化學物質促使反應完成,同時在反應中須嚴格控制溫度、PH,因此,反應不易控制,且產物較復雜。同時由于化學試劑的過量加入,其殘留物或同系物的產生給后序提取增加了難度,同時更為嚴重的是反應時由氰鈷胺脫離下的氰根需在反應或后續(xù)提取中完全去除,職業(yè)防護要求嚴格 ;另外,在提取工藝中缺乏展層工藝,大孔樹脂的作用僅是用于濃縮產品,因此,產品純度較低。同時,該工藝的缺點還在于由于反應中加入冰醋酸保證反應的 PH,因此在反應時已生成部分羥鈷胺醋酸鹽,不但工藝長,而且由于轉化不徹底,羥鈷胺醋酸鹽又成為雜質,且后續(xù)除雜僅有結晶一步工藝,因此,產品雜質高,目前,歐洲藥典規(guī)定的指標為 :含量≥ 96 ~ 102%,有關物質≤ 5%。另外,由于結晶采用靜態(tài)結晶,結晶時間長,在 24h 以上。上述工藝的操作難度大,生產周期長,收率較低,產品雜質較高,產廢量較大,環(huán)保投入較高[1]。
新合成方法
將 2.4Kg 甲鈷胺配制成 2000μg/ml 的甲鈷胺溶液,用 20%的醋酸調節(jié) PH 為 3.18,開啟空氣攪拌,在 17000LX 下光照至反應液中羥鈷胺醋酸鹽的含量為 98.3%,將反應液吸附于苯乙烯大孔吸附樹脂柱上,吸附速度為 100L/h,水洗后用 450L 丙酮水溶液 ( 其中丙酮∶水= 5 ∶ 95) 展層,展層速度為 100L/h,當出口顏色由淺紅色變至無色時,將 350L 40%的丙酮水溶液以 100 ~ 250L/h 的速度通過樹脂柱進行解析,收集紅色的結晶原液,開啟攪拌,向結晶原液中加入 600L 密度為 0.810g/ml 的丙酮溶液,攪拌 1h,靜置 4h,抽濾后得到羥鈷胺醋酸鹽 2.39Kg,產品收率為 99.6%,含量為 98.22%,有關物質為 1.20%。
參考文獻
[1]張拴兵,王玉鋒.一種制備羥鈷胺鹽的方法[P].河北省:CN201110207725.4,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