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燭是香蒲科香蒲屬水生或沼生多年草本植物,也叫蒲草、水蠟燭、狹葉香蒲、草蒲黃等。它的雌花序,也就是蒲棒,狀如蠟燭。如果將蒲棒蘸上油脂后點(diǎn)燃,可以像蠟燭一樣照明,而它又生長(zhǎng)在水中,由此得名水燭。水燭的莖葉可作為編織材料,編蒲包,蒲席、蒲扇、蒲團(tuán)、蒲墊等工藝品;花粉可作為中藥材入藥,被稱為“蒲黃”,能消炎、止血、利尿。水燭本身也是非常適合作為非木材纖維制漿及造紙的原材料。
蒲草、水蠟燭、狹葉香蒲、水燭香蒲
從活性部位分離鑒定了7個(gè)化合物,分別是柚皮素,4-羥基肉桂酸,3-甲氧基-4-羥基肉桂酸,香草酸,異鼠李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香蒲新苷和β-谷甾醇。
水燭是香蒲科香蒲屬的多年生沼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dá)1.5-3米。葉線形,下部鞘狀,抱莖;肉穗花序,雌花序與雄花序間隔一段距離,雄花序在上,白色絲狀毛著生于子房柄基部,并向上延伸,頂端分叉或不分叉,雌花在下,基部葉狀苞片早落,雌花的小苞片匙形;花、果期6-9月。
生于湖泊、河流、池塘淺水處,水深稀達(dá)1米或更深,沼澤、溝渠亦常見,當(dāng)水體干枯時(shí)可生于濕地及地表龜裂環(huán)境中。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河南、陜西、甘肅、新疆、江蘇、湖北、云南、臺(tái)灣等省區(qū)。
花粉(蒲黃):甘,平。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jīng)閉痛經(jīng),脘腹刺痛,血淋澀痛;外用于口舌生瘡,癤腫。 全草(香蒲):用于小便不利,乳癰。
水燭的干燥花粉即為中藥蒲黃。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等功效,臨床常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jīng)閉痛經(jīng)、脘腹刺痛、跌撲腫痛血淋澀痛等癥的治療。藥理研究亦表明蒲黃的水提或醇提物具有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擴(kuò)張血管、降血脂、抗動(dòng)脈粥樣硬化、抗血小板聚集等藥理作用。水燭的花粉入藥可以:“止血,祛淤,利尿。主治各種出血,淤血疼痛,淤滯腹痛、痛經(jīng),跌撲腫痛等”。
部分患者使用水燭后可能會(huì)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皮疹、瘙癢、心悸等不良反應(yīng)。
1、生蒲黃:揉碎結(jié)塊,過篩。
2、蒲黃炭:取凈蒲黃,照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棕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