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1]
丙酰蕓苔索內酯又稱為丙酰油菜素內酯[(1R,3aS,3bS,6aS,8S,9R,10aR,10bS,12aS)-1-[(1S)-1-[(2R,3R)-3-[(1S)-1-乙基-2-甲基丙基]-2-環(huán)氧乙烷基]乙基]十六氫-10a,12a-二甲基-8,9-雙(1-氧代丙氧基)-6H-苯并[c]茚并[5,4-e]氧雜-6-酮],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GROVE,M.D.等人于1979年在油菜花粉中發(fā)現了丙酰蕓苔素內酯,并且自此以后已經公開了其植物生長促進作用。丙酰蕓苔素內酯對塊根作物、土豆和芋頭、谷物、玉米、棉花、果實蔬菜、豆類、葉用蔬菜、果樹、木本植物、開花植物和經濟作物極其有效。
可商購的丙酰蕓苔素內酯以無定形狀態(tài)存在,其通常通過第5,763,366號美國專利中描述的方法制成。已經發(fā)現無定形丙酰蕓苔素內酯不適合于被制成制劑,因為它非常易于水解。當溶解或分散在水中時,它會經歷顯著的水解。水解甚至可能在儲存期間發(fā)生,特別是在該化合物暴露于潮濕和高溫的地方時。因此,該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活性降低,必須應用更高量的丙酰蕓苔素內酯。而且必須以更短的間隔來施用丙酰蕓苔素內酯。
應用[3]
蕓苔素甾醇類似物是一類活性極高的第六大類植物內源激素,它們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各個部位,具有廣泛的生理作用,可顯著調節(jié)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蕓苔素內酯是其中的一類,植物花粉是自然界中的主要來源,但是含量極低,不能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因此目前實際應用的都是人工合成的類似物或者同類物。丙酰蕓苔素內酯是在蕓苔素內酯的基礎上研究合成的,是把蕓苔素內酯分子結構的2,3羥基?;?2,23位的羥基氧化而成的新的化合物,具有活性高、持效期長、藥效相對緩慢、提高植物抗逆(寒、旱)能力、對作物增產效果顯著等特點。目前日本衛(wèi)材食品化學株式會社在我國取得了丙酰蕓苔素內酯的原藥登記,相關制劑產品在黃瓜、葡萄、煙草上取得了正式登記。
制備[2]
2α,3α-二丙酰氧基-24S-乙基-5α-膽甾-22-烯-6-酮(V)的合成:
向20.5g(49.92mmol)的(22E,24S)-24S-乙基-5α-膽甾-2,22-二烯-6-酮(III)[K.Mori,Agric.Biol.Chem.[農業(yè)、生物學與化學],44,1211(1980)]中添加7.3g(54.42mmol)的N-甲基嗎啉-N-氧化物和1000ml丙酮并攪拌。在使用氮氣吹掃反應容器后,添加22ml水和32ml含有390mg(1.5mmol)四氧化鋨的叔丁醇的混合溶液以便在室溫下反應過夜。過濾在反應溶液中沉淀的晶體(15.6g),將濾液通過添加亞硫酸氫鈉水溶液攪拌1小時、用氯仿萃取、用水洗滌、經無水硫酸鎂干燥,并且真空蒸餾除去溶劑從而獲得粗產物。
將該粗產物通過硅膠柱色譜法(甲苯∶乙酸乙酯30∶1)精煉,獲得3.77g的2α,3α-二羥基-24S-乙基-5α-膽甾-22-烯-6-酮(IV)。與先前過濾的晶體(19.37g)合并,添加150ml吡啶、76ml丙酸酸酐和500mg的4-二甲基氨基吡啶以便在室溫下反應過夜。用氯仿萃取、在水中洗滌、并且經無水硫酸鎂干燥,真空蒸餾除去溶劑,并且獲得粗產物。將粗產物通過硅膠柱色譜法(苯、乙酸乙酯30∶1至15∶1)精煉,獲得21.06g(75.7%)的2α,3α-二丙酰氧基-24S-乙基-5α-膽甾-22-烯-6-酮(V)。
步驟2
(22R,23R,24S)-2α,3α-二丙酰氧基-22,23-環(huán)氧-B-高-7-氧雜-5α-豆甾烷-6-酮[化合物(I)]丙酰蕓苔素內酯的合成:
將2.06g(3.70mmol)在步驟1中獲得的2α,3α-二丙酰氧基-24S-乙基-5α-膽甾-22-烯-6-酮(V)溶解在100ml的二氯甲烷中,添加8.0g(31.08mmol)的間氯過氧苯甲酸,并且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5天。然后添加8.0g的粉末氫氧化鈣,攪拌1小時并過濾,真空蒸餾除去溶劑,并獲得粗產物。將該粗產物通過硅膠柱色譜法(苯∶乙酸乙酯30∶1至15∶1)精煉,獲得0.85g(39.0%)的(22R,23R,24S)-2α,3α-二丙酰氧基-22,23-環(huán)氧-B-高-7-氧雜-5α-豆甾烷-6-酮[化合物(I)],即(1R,3aS,3bS,6aS,8S,9R,10aR,10bS,12aS)-1-[(1S)-1-[(2R,3R)-3-[(1S)-1-乙基-2-甲基丙基]-2-環(huán)氧乙烷基]乙基]十六氫-10a,12a-二甲基-8,9-雙(1-氧代丙氧基)-6H-苯并[c]茚并[5,4-e]氧雜-6-酮]也就是丙酰蕓苔素內酯。
丙酰蕓苔素內酯的結晶變體的制備:
從二甲苯結晶,取10g的丙酰蕓苔素內酯樣品與50ml的二甲苯一起放入三頸圓底燒瓶中。將所得的漿液加熱至65℃以獲得均質的溶液。過濾不溶解的顆粒(如果有的話),并且將該溶液緩慢冷卻至20℃-25℃。冷卻后,形成細晶體,并將所得的非均質混合物在20℃下攪拌2小時。然后,將該漿液過濾并在20℃下用3ml二甲苯洗滌。將過濾的晶體在真空、40℃下干燥。由此獲得的晶體產物具有>98%的純度,并且發(fā)現產率不低于90%。
主要參考資料
[1] 劉偉, 王金信, 楊廣玲, 魯梅, & 隋標峰. (2005). 蕓苔素內酯對花生幼苗生長的影響. 現代農藥, 4(1), 42-43.
[2] 周振標, 譚耀華, & 徐偉松. (2015). 丙酰蕓苔素內酯調節(jié)柑橘生長增產的應用效果研究. 農藥科學與管理, (2), 56-58.
[3] 王江柱, 裴敬祖, & 崔彥宏. (2007). 丙酰蕓苔素內酯對小麥增產效果的影響. 中國農學通報, 23(4), 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