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是禾本科、玉蜀黍?qū)僦参?,俗稱玉米。一年生高大草本;稈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米,基部各節(jié)具有氣生支柱根;葉鞘具有橫脈;葉舌為膜質(zhì),長約2毫米;葉片扁平寬大,為線狀披針形,基部圓形呈耳狀。玉蜀黍的頂生雄性圓錐花序為大型,主軸與總狀花序軸及其腋間均被細(xì)柔毛;雄性小穗為孿生,長達(dá)1厘米,小穗柄一長一短;穎果為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穎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隨生長條件不同產(chǎn)生差異,一般長5-10毫米,寬略過于其長,胚長為穎果的1/2-2/3;花果期為秋季。本植物的根(玉蜀黍根),葉(玉蜀黍葉)、花柱(玉米須)、穗軸(玉米軸)亦供藥用。
玉蜀黍營養(yǎng)價值較高,是優(yōu)良的糧食作物。作為中國的高產(chǎn)糧食作物,玉蜀黍是畜牧業(yè)、養(yǎng)殖業(yè)、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等的重要飼料來源,也是食品、醫(yī)療衛(wèi)生、輕工業(yè)、化工業(yè)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此外,還具有許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腫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和抑菌殺菌等,其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及應(yīng)用前景。
玉蜀黍的品種類型很多,按用途分,有糧用飼用品種、菜用品種(包括糯質(zhì)型、甜質(zhì)型、玉蜀黍筍型)、加工品種(甜玉蜀黍、玉蜀黍筍)、爆粒型品種(爆米花專用品種)等。
玉米、包蘆、玉茭、苞米、棒子、粟米
種子含淀粉達(dá)61.2%、脂肪油4.2%-4.75%、生物堿類約0.21%,尚有維生素B1、B2、B6、煙酸(nicotinic acid)、泛酸(pantothenic acid)、生物素(biotin)等B族維生素,玉蜀黍黃素(zeaxanthin)等類胡蘿卜素,槲皮素(quercet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果膠(pectin)玉蜀黍嘌呤(zeatin),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還含3β-羥基-24-甲基-9,19-環(huán)羊毛甾-23-烯(3β-hydroxy-24-methyl-9,19-cycolanost-23-ene),2,7-二羥基-2H-1-氧雜-4-氮雜萘-3-酮-2-β-D葡萄糖甙(2,7-dihydroxy-2H-l-oxa-4-azanaphthalen-3-one-2-β-D-glucoside)等。
一年生草本。稈粗壯,直立,高1~4米,節(jié)間有髓,基部各節(jié)具氣生根。葉片長大,扁平,劍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呈波狀皺折,具強(qiáng)壯之中脈。雄性圓錐花序頂生,雄小穗孿生,長達(dá)1厘米,含2小花;兩穎幾相等長,膜質(zhì),背部隆起,具9~10脈;外稃與內(nèi)稃均透明膜質(zhì),幾等長于穎;花藥橙黃色,長達(dá)5毫米;雌小穗孿生,成8~30行排列于粗壯而呈海綿狀之穗軸上;兩穎相等,甚寬,無脈,具纖毛,第一小花不育;外稃透明膜質(zhì),似穎但較小而無毛,具內(nèi)稃或否;第二小花外稃似第一小花者,具一內(nèi)稃;雌蕊具極長而細(xì)弱之花柱。穎果略成球形,成熟后超出穎片和稃片之外?;ü?~9月。
玉蜀黍喜光,不耐陰,是短日照植物。玉蜀黍是喜溫,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2-30℃、種子發(fā)芽的溫度為6-10℃、拔節(jié)期的溫度為15-27℃、開花的溫度為25-26℃,灌漿的溫度為20-24℃。
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jīng)。調(diào)中開胃,利尿消腫。
利尿、消腫、降壓。
用于治療腎炎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膽囊炎;膽結(jié)石;高血壓。
1.尿路結(jié)石或慢性腎炎水腫:玉米1份、水3份,煎湯代茶或同玉米須煎服。(《中華醫(yī)藥雜志》1956.10)
2.高血壓,高血脂癥:玉米油烹菜,玉米須煎湯代茶。(《中醫(yī)驗方匯編》第一輯)
3.糖尿?。河袷袷?00g,分四次煎服。(江西《錦方實驗錄》)
4.小便不利、水腫:玉米粉90g,山藥60g,加水煮粥。
如果玉米須喝多了,可能會導(dǎo)致利尿過度,從而引起脫水,出現(xiàn)口干舌燥、皮膚干燥等癥狀。還可能會導(dǎo)致血壓下降,出現(xiàn)頭暈、乏力等癥狀,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需要注意的是,玉米須不宜與海螺同食,因為兩者都屬于寒性食物,同食可能會損傷脾胃,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不適癥狀。
玉米須提取物以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頭為原料,經(jīng)加熱回流提取、減壓濃縮、噴霧干燥而成的水溶性粉末狀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