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槐是一種傳統(tǒng)中藥草本植物。索法酮是一種口服胃腸道藥物,是越南槐中發(fā)現(xiàn)的異戊二烯基查爾酮槐定的合成衍生物。
柔枝槐、北越苦參
從越南槐(豆科)的根和根莖中分離出一種新的苦參堿型生物堿 (-)-14 β-羥基氧化苦參堿,以及五種已知的苦參堿型生物堿,(-)-14 β-羥基苦參堿、(+)-氧化苦參堿、(+)-苦參堿、(+)-槐烷醇和 (-)-5 α-羥基槐果堿,以及兩種已知的金雀花堿型生物堿,(-)-金雀花堿 (7) 和 (-)- N-甲基金雀花堿。
苦參屬灌木,莖纖細(xì),根粗壯。枝圓柱形綠色,無(wú)毛,葉片羽狀;葉柄基部稍膨大;托葉極小或近于消失;小葉對(duì)生或近互生,葉軸下部的葉明顯漸小,頂生小葉大,先端鈍,驟尖,上面無(wú)毛或散生短柔毛,下面被緊貼的灰褐色柔毛,小葉柄長(zhǎng)稍腫脹??偁罨ㄐ蚧蚧糠种鼒A錐狀,頂生,總花梗和花序軸被短而緊貼的絲質(zhì)柔毛,苞片小,鉆狀,被毛;花萼杯狀,萼齒小,尖齒狀,花冠黃色,旗瓣近圓形,翼瓣比旗瓣稍長(zhǎng),子房被絲質(zhì)柔毛,花柱直,無(wú)毛,莢果串珠狀,稍扭曲,種子卵形,黑色。5-7月開(kāi)花,8-12月結(jié)果。
分布于中國(guó)廣西、貴州、云南。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于亞熱帶或溫帶的石山或石灰?guī)r山地的灌木林中;海拔1000-2000米。
該種根較粗壯,含有苦參堿類生物堿,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
適用于多種腫瘤如咽喉部腫瘤、惡性葡萄胎、絨毛膜上皮癌、自血病、肺癌、膀胱癌、肝癌、宮頸癌、胃癌、膽道腫瘤、乳腺癌等。 常與石上柏、白花蛇舌草、馬勃、玄參等配伍治療熱邪火毒郁滯的咽喉部腫瘤。
用量不宜過(guò)大,否則易引起惡心嘔吐、心悸、胸悶等不良反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