鱧腸是一種草本植物,莖基部分枝,被貼生糙毛;葉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10厘米,邊緣有細鋸齒或波狀,兩面密被糙毛,無柄或柄極短;頭狀花序徑6-8毫米,花序梗長2-4厘米;總苞球狀鐘形,總苞片綠色。
烏田草;墨旱蓮;旱蓮草;野向日葵
全草含皂苷1.32%,煙堿約0.08%,鞣質(zhì),維生素A,鱧腸素,多種噻吩化合物如α-三聯(lián)噻吩基甲醇及其乙酸酯,2-(丁二炔基)-5-(乙烯乙炔基)噻吩等。
鱧腸為一年生半伏地草本。莖著地后,節(jié)上易生不定根,全株有粗毛; 紅褐色枝條,揉碎后汁液為黑色;披針形或線狀長圓形葉片對生,全緣或稍有細鋸齒;白色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中部為淡綠色管狀花;橢圓形而扁的褐色瘦果,兩邊成狹翅狀。
鱧腸分布于田邊或路旁、河邊以及中國大陸的全國各地等地,生長于海拔0米至1,900米的地區(qū)。
滋補肝腎,涼血止血。
鱧腸用于肝腎陰虛,牙齒松動,須發(fā)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1、將原藥揀去雜質(zhì),搶水洗去泥屑,撈了攤開晾干,切段片曬干。
2、墨旱蓮炭。取旱蓮草段片,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取出灑水滅火星,涼透曬干。炒炭以增強止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