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藤是一種蔓生或攀援狀的草本植物,屬于茜草科拉拉藤屬。以全草或根入藥,干全草黃綠色或枯黃色,全體具有棘手的倒刺,卷縮成團(tuán)。莖堅(jiān)韌,纖維性,葉脆,易破碎。果多脫落,留有傘形的果柄。它具有清濕熱、散瘀、消腫和解毒的功效。在中醫(yī)中,拉拉藤常用于治療淋濁、尿血、跌打損傷、中耳炎等病癥。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者應(yīng)忌服。
八仙草、豬殃殃、拉拉秧、鋸子草
拉拉藤含槲皮素半乳糖甙( Quercetin galato - side )等黃酮武、車葉草甙( Asperulogide )、鞣質(zhì)等。地上部分都含車葉草甙和蒽醌色素(根中亦含有)。有些品種尚含黃酮類香葉木素( Diosmetin )的蘆丁糖甙和橙皮甙( Hesperidin )。全草含木犀草素(luteolin),葡萄糖甙,膽堿(choline),天冬酰胺(asparamide)及揮發(fā)油等;揮發(fā)油主要含β-拉拉秧烯(β-humul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α- (王古 )(王巴)烯(α-copaene),α-芹子烯(α-selinene),β-芹子烯(β-selinene)和γ-畢澄茄烯(γ-cadinene)等。球果含拉拉秧酮(humulone),蛇麻酮(lupulone)[1]。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0.015%大波斯菊甙(cosmosiin),牡荊素(vitexin)。
一年生草本,蔓狀或攀緣狀,長20~40厘米。莖綠色,纖弱,四方形,分枝,棱上有倒生小刺。葉6~8枚輪生,無柄,膜質(zhì),線狀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2~6毫米,先端具針鋒尖頭,上面綠色,被倒生白色刺毛,下面淡綠色,除沿中脈及邊緣被毛外,余光滑無毛,側(cè)脈不明顯。疏散聚傘花序,腋生;花細(xì)小,直徑約1毫米;萼截頭狀,長不及1毫米,有鉤毛;花瓣4,淡綠白色,有時(shí)染以紫色,卵形,極短;雄蕊4,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2裂。果稍肉質(zhì),孿生,表面密生白色鉤毛?;ㄆ?~5月。果期5~11月。
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鮮、俄羅斯、印度、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歐洲、非洲、美洲。國內(nèi)幾乎全國均有分布。生于低山坡、丘陵路邊、溪邊、田埂邊、墻邊與農(nóng)墾地上草叢中。
拉拉藤味辛、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莖、葉的乙醇浸液在試管內(nèi)對(duì)革蘭氏陽性菌有顯著抑制作用。它對(duì)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xì)菌、某些真菌、酵母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也有報(bào)告對(duì)革蘭氏陰性細(xì)菌、酵母菌無效者。
用于治療尿血、淋濁、癤腫、腸癰、中耳炎、跌打損傷、風(fēng)濕疼痛、尿路感染、闌尾炎。
過敏體質(zhì)的人禁忌服用拉拉秧,因?yàn)檫@種中藥是一種易過敏的中藥,容易讓人體出現(xiàn)多種過敏反應(yīng),會(huì)讓人們出現(xiàn)呼吸急促和憋氣胸悶等多種不適癥狀,容易危害身體健康,另外生活中那些腹瀉便溏和脾胃虛寒的人禁止服用拉拉秧,他們服用拉拉秧后會(huì)對(duì)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以拉拉藤為原料,經(jīng)粉碎,水溶液提取,乙醚萃取,乳化,混合,過濾至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