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松(學(xué)名:Pseudolarix amabilis (Nelson) Rehd.)為松科金錢松屬下的一個種。金錢松為著名的古老殘遺植物,最早的化石發(fā)現(xiàn)于西伯利亞東部與西部的晚白堊世地層中,古新世至上新世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歐洲、亞洲中部、美國西部、中國東北部及日本亦有發(fā)現(xiàn)。
其木材紋理通直,硬度適中,材質(zhì)稍粗,性較脆。可作建筑、板材、家具、器具及木纖維工業(yè)原料等用;樹皮可提栲膠,入藥(俗稱土槿皮)有助于治頑癬和食積等癥;根皮亦可藥用,也可作造紙膠料;種子可榨油。
金松、水樹
根皮含土荊皮酸(pseudolaric acid)A 、B、C、D、E,去甲基土荊皮酸(demethylpseudolaric acid)B,土荊皮酸A-β-D-葡萄糖甙(pseudolaric acid A-β-D-glucoside),土荊皮酸B-β-D-葡萄糖甙(pseudolaric acid B-β-D-glucoside),金錢松呋喃酸(pseudolarifuroic acid),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種子含土荊皮內(nèi)酯(pseudolarolide)E、H,以及土荊皮內(nèi)酯A、B、C、D、I。樹輪中含鉛、鐵、鈣、錳、鋅五種元素。
喬木,高達40m,胸圍達1.5m。樹干直,樹皮灰褐色,粗糙,不規(guī)則鱗片狀開裂。一年生枝淡紅褐色或淡紅黃色,有光澤,老枝及短枝呈灰色或暗灰色。葉線形,柔軟,扁平,長2~5.5cm,寬1.5~4mm,先端銳尖或尖,上面綠色,中脈稍明顯,下面藍綠色,中脈明顯,每邊有5~14條氣孔線,長枝上葉輻射伸展,短枝上葉簇生。雄球花黃色,圓柱狀,下垂;雌球花紫紅色,直立,橢圓形,長約1.3cm,有短梗。球果卵圓形或倒卵圓形,長6~7.5cm,徑4~5cm,熟時淡紅褐色;中部種鱗卵狀披針形,長2.8~3.5cm,兩側(cè)耳狀,先端鈍有凹缺,脊上密生短柔毛;苞鱗長約種鱗的1/4~1/3,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齒。種子卵圓形,白色,種翅三角狀披針形,淡黃色或淡褐黃色,有光澤?;ㄆ?~5月,果熟期10~11月上旬。
在海拔100~1500米地帶散生于針葉樹、闊葉樹林中。金錢松生長較快,喜生于溫暖、多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山區(qū)。金錢松喜光、初期稍耐蔭蔽,以后需光性增強。生于年均溫15.0至18.0攝氏度,絕對最低溫度不到零下10攝氏度。金錢松抗火災(zāi)危害的性能較強。
性溫,味辛;有毒;歸肺、脾經(jīng)。殺蟲,療癬,止癢。用于疥癬瘙癢。
祛風除濕,殺蟲止癢。主治疥癬,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
1.治皮膚癬瘡 土槿皮30g,白酒60g,浸泡7d。搽患處,搽前用老生姜片擦破癬痂。(《安徽中草藥》)
2.治癩 土荊皮一斤,白及、尖檳榔、白芷各一兩。研細搽三天。
3.治癬 土槿皮一兩,斑貓二個,雞心檳榔三個,番木鱉四個,火酒半斤,浸一伏時,蘸搓癬上。忌大蒜、火酒。(2~3方出自《瘍醫(yī)大全》)
4.治干癬 土槿皮15g,樟腦3g,白酒60g,浸3d后搽患處。(《青島中草藥手冊》)
5.治濕疹作癢 土荊皮,煎濃汁,溫洗患處。(《安徽中草藥》)
金錢松干燥根皮或近根樹皮用作土荊皮。土荊皮對胃腸道有較強刺激,不可口服,只可外用。主要為誤服而產(chǎn)生不良反應(yīng),可致嘔吐、腹瀉、便血、頭暈、煩躁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等。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絲,干燥。
飲片性狀:為不規(guī)則的絲片狀,寬約0.3cm,余參見藥材鑒別項。
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