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珊瑚是金粟蘭科草珊瑚屬常綠半灌木。其節(jié)膨大。卵狀葉子對生,近革質(zhì),邊緣具齒,齒尖有一腺體,葉柄基部合生成鞘狀,托葉??;夏季開黃綠色花,穗狀花序;紅色球形核果。
九節(jié)花、九節(jié)茶、接骨蓮
全株含左旋類沒藥素甲,異秦皮定,延胡索酸,琥珀酸,黃酮甙及香豆精衍生物等。
草珊瑚為亞灌木,常綠,高50-150厘米。莖圓柱形,直立,無毛,節(jié)部膨大。托葉鉆形;葉柄0.5-2厘米;葉片橢圓形、卵形至卵狀披針形,或?qū)挋E圓形至長圓形,革質(zhì)或紙質(zhì),邊緣齒上具腺狀短尖,無毛,基部急尖、楔形或?qū)捫ㄐ?,邊緣除基部外有銳粗鋸齒或鈍鋸齒,頂端急尖至漸尖;側(cè)脈5-7,兩面略突出?;ㄐ蝽斏?,通常分枝,約呈穗狀,長1.5-4厘米,有花序梗;苞片三角形或卵形。花淡黃綠色。雄蕊1,肉質(zhì),桿狀至圓柱形或卵形;花藥2室,藥囊側(cè)生或有時內(nèi)生,生于藥隔頂端兩側(cè)或近與藥隔等長。
野生草珊瑚常生長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溝谷常綠闊葉林下陰濕處。適宜溫暖濕潤氣候,喜陰涼環(huán)境,忌強光直射和高溫干燥。喜腐殖質(zhì)層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的砂壤土,忌貧瘠、板結(jié)、易積水的黏重土壤。
草珊瑚全草入藥有消炎解毒、活血消腫,抗菌消炎之效。
草珊瑚主治流行性感冒、各類炎癥、風濕關節(jié)痛、閉經(jīng)、創(chuàng)口感染等;還可用于治療胰腺癌、胃癌等惡性腫瘤;還有廣譜抗菌和消炎、降解尼古丁毒素、鎮(zhèn)咳、祛痰作用等。
草珊瑚過量服用可能引起以下不良反應:腹瀉;口腔潰瘍; 孕婦流產(chǎn);過敏。
秋季收割,將植株從離地面5-10厘米處割下,洗凈曬干即可,全株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