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嘧磺隆性質(zhì)、用途與生產(chǎn)工藝
煙嘧磺隆是內(nèi)吸傳導(dǎo)型除草劑,可被植物的莖葉和根部吸收并迅速傳導(dǎo),通過抑制植物體內(nèi)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
,阻止支鏈氨基酸績氨酸、亮氨酸與異亮氨酸合成進(jìn)而阻止細(xì)胞分裂,使敏感植物停止生長。雜草受害癥狀為心葉
變黃、失綠、白化,然后其它葉由上到下依次變黃。一般在施藥后3~4天可以看到雜草受害癥狀,一年生雜草1~3
周死亡,6葉以下多年生闊葉雜草受抑制,停止生長,失去同玉米的競爭能力。高劑量也可使多年生雜草死亡。
稗草、馬唐、牛筋草、狗尾草、反枝莧、馬齒莧、苘麻、田旋花、刺兒菜、苣荬菜、金狗尾草、野黍、龍葵、香薷
、蒼耳、鴨跖草、風(fēng)花菜、遏藍(lán)菜、問荊、蒿屬、大薊、野燕麥等一年生雜草和多年生闊葉雜草。
使用時期玉米苗后2~5葉期,一年生雜草2~4葉期,多年生雜草6葉期以前,大多數(shù)雜草出齊時施藥,除草效果最好
,對玉米也安全。在土壤水分、空氣溫度適宜時,有利于雜草對藥劑的吸收傳導(dǎo)。長期干旱、低溫和空氣相對濕度
低于65%時不宜施藥。一般應(yīng)選早晚氣溫低、風(fēng)小時施藥;干旱時施藥最好加大表面活性劑。長期干旱如近期有雨,
待雨過后田間濕度改善,再施藥或有灌水條件的灌后再施藥,雖然施藥時間拖后,但除草效果會比雨前施藥好。
人工施藥最好選用扇形噴頭,順壟施藥,一次噴一條壟,定噴頭高度、壓力、行走速度,不能左右用動施藥,以保
證噴灑均勻。
登記作物:玉米
1.不同玉米品種對藥劑的敏感性有差異,其安全性順序為馬齒型>硬質(zhì)玉米>爆裂玉米>甜玉米。一般玉米2葉期
前及10葉期以后,對該藥敏感。甜玉米或爆裂玉米制種田、自交系對該劑敏感,勿用。
2.對后茬小麥、大蒜、向日葵、苜蓿、馬鈴薯、大豆等無殘留藥害。在糧菜間作或輪作地區(qū),應(yīng)做好對后茬蔬菜的
藥害試驗。
3.用有機磷藥劑處理過的玉米對該藥敏感,兩藥劑的安全使用間隔期為7天。
4.施藥6小時后下雨,對藥效無明顯影響,不必重噴。
5.避免陽光直射,避開高溫用藥,上午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后用藥效果好。
6、與種子、苗、肥料及其他農(nóng)藥分開放置,盡量放置在低溫、干燥的地方密封保管。
大、小鼠急性經(jīng)口LD
50>5000mg/kg,兔急性經(jīng)皮LD
50>2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
50>5.47mg/L。對眼睛略有刺激作用,對豚鼠皮膚無過敏性。Ames試驗呈陰性。鯉魚LC
50>10mg/L (96h)。
化學(xué)性質(zhì)
純品為白色結(jié)晶。m.p.172~173℃,溶解度為:二氯甲烷16%,DMF6.4$,氯仿6.4%,乙腈2.3%,丙酮1.8%,乙醇0.45%,己烷<0.002%,水12%。分配系數(shù)(正辛醇/水)0.44 (pH=5)、0.017(pH=7)、0.01 (pH=9)。在稀水溶液和土壤環(huán)境中容易分解和代謝。工業(yè)品m.p.169~173℃。
用途
磺酰脲類除草劑,抑制植物乙酰乳酸合成酶(支鏈氨基酸合成抑制劑)??捎糜诜莱衩滋镆荒晟投嗄晟瘫究齐s草、莎草和某些闊葉雜草,對狹葉雜草活性超過闊葉雜草,對玉米作物安全。推薦用量40g/hm
2。
用途
玉米田內(nèi)吸性除草劑
用途
用于防除玉米田一年生單、雙葉子雜草
用途
除草劑。用于水稻秧田、本田和直播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闊葉雜草及莎草科雜草,對稗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生產(chǎn)方法
2-氨磺酰-N,N-二甲基煙酰胺的制備 合成路線有4條。路線A,應(yīng)用容易獲得的2-氯煙酸甲酯為原料,在醋酸水溶液中,用苯甲硫醇、Cl2/C2H5COOH,使吡啶環(huán)2-位先引入叔丁基磺酰胺,然后再用叔丁基胺化,生成(II)。再用(CH3)2NH將甲酯轉(zhuǎn)化成酰胺(III),用三氟乙酸脫丁基轉(zhuǎn)化成中間體(IV)。路線B,用煙酸為原料,酸部分連續(xù)用亞硫酰氯和二甲胺處理,先轉(zhuǎn)化成酰胺(V),再在二甲基亞砜溶液中,用苯甲硫醇和硫酸鉀處理2-位氯。
路線A
路線B
路線C
踐線D
(a) C6H5CH2SH, K2CO3/二甲亞砜;Cl2/乙酸水溶液;叔丁胺/CH2Cl2
(b)(CH3)2AlNR
1R
2/苯-二氯甲烷或R
1R
2NH/甲醇 (c) CF3CO2H
(d) SOCl2; R
1R
2 NH/CH2Cl2 (e) C6H5CH2SH, KOH/二噁烷
(f)Cl2/乙酸水溶液;NH3/二氯甲烷(g) SOCl2;R
1 NH2/CH2Cl2
(h)NaH/二甲基甲酰胺;R
2I (i) NaSH, S, 液堿 (j)雙氧水,液堿
(k) H2NOSO3H,液堿
生成2-苯甲硫基化合物(VI), 遂通氯氣氧化(VI), 再用氨胺化,最終生成關(guān)鍵中間體(IV)。路線C,先將煙酸轉(zhuǎn)化成單甲基胺胺衍生物,再引入一個甲基成二甲基酰胺衍生物。路線D,應(yīng)用酰胺(V)為原料,在氫氧化鈉水溶液中,用硫化鈉和硫反應(yīng),制得N,N-二甲基氨煙酰-2-多硫化鈉。遂用過氧化氫的氫氧化鈉水溶液氧化,得N,N-二烷基氨煙酰-2-亞磺酸鈉,再同羥胺-O-磺酸反應(yīng)制得關(guān)鍵中間體(IV)。
以上4條工藝路線以D較為合理。以路線B和D為例,典型操作過程如下。
路線B在室溫下,將2-氯煙酸(47.3g)加至亞硫酰氯(17.9g)中,回流反應(yīng)2h,反應(yīng)畢,減壓脫除過量亞硫酰氯,遂在室溫下,將二氯甲烷加至殘余物中。再以冰水浴冷卻至10℃以下,通入二甲胺氣體,最后經(jīng)注水、萃取、干燥、脫溶、蒸餾等后處理,得產(chǎn)品。
路線D將2-氯-N,N-二甲基煙酰胺(55.4g),70%硫氫化鈉(24g),硫(9.6g),氫氧化鈉(12g)和水的混合物攪拌回流2h。在所獲得的含產(chǎn)物N,N-二甲基氨煙酰-2-(多)硫化鈉中,加入180mL和40%氫氧化鈉18g,然后于10~20℃下,35min內(nèi)將35%過氧化氫(75.8g)滴加至含N,N-二甲基氨煙酰-2-亞磺酸鈉的混合液中,過濾,洗滌,合并濾液,于10℃加入羥胺-O-磺酸(54.2g)。混合液澄清后于10~20℃滴加40%NaOH (48g),攪拌3h,過濾得粗品,收率達(dá)76.4%。
煙嘧磺隆的合成 合成路線有3條。路線E, 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在二氯乙烷溶劑中,三乙胺存在下,與光氣反應(yīng),生成相應(yīng)的異氰酸酯,最后與中間產(chǎn)物2-氨磺酰-N,N-二甲基煙酰胺作用。路線F,通過2-氨磺酰-N,N-二甲基煙酰胺在乙腈溶劑中與嘧啶基氨基甲酸苯酯縮合制得。路線G,把2-氨磺酰-N,N-二甲基煙酰胺制成相應(yīng)的氨基甲酸苯酯,然后與二甲氧基氨基嘧啶反應(yīng)制得。
路線E
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制備方法見芐嘧磺隆的合成。
路線F
路線G
煙嘧磺隆
上下游產(chǎn)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