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中藥名。為茜草科梔子屬植物梔子C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其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其根也可入藥。9~11 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采收,除去果梗及雜質(zhì),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燙,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凈曬干。
梔子含異梔子苷、去羥梔子苷、梔子酮苷、山梔子苷、京尼平苷及黃酮類梔子素、三萜類化合物藏紅花素和藏紅花酸、熊果酸等。
功能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治
1、熱病心煩:本品苦寒清降,能清瀉三焦火邪、瀉心火而除煩,治熱病心煩、躁擾不寧,熱病火毒熾盛,三焦俱熱而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者。
2、濕熱黃疸:本品有清利下焦肝膽濕熱之功效,可用治肝膽濕熱郁蒸之黃疸。
3、血淋澀痛:本品善清利下焦?jié)駸岫埽鍩釠鲅灾寡?,故可治血淋澀痛或熱淋證。
4、血熱吐衄:本品功能清熱涼血,可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證,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
5、目赤腫痛:本品清瀉三焦熱邪,可治肝膽火熱上攻之目赤腫痛。
6、火毒瘡瘍:本品功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瘡瘍、紅腫熱痛者。
內(nèi)服:煎服,5-10g。外用生品適量,研末調(diào)敷。
1、中藥配伍禁忌:
黃柏、黃芩與梔子一起煎煮可以發(fā)生沉淀反應(yīng),制備注射液的時候不宜同用。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鎮(zhèn)靜藥、麻醉藥配伍應(yīng)用。
(2)不宜與β受體阻滯藥配伍應(yīng)用。
(3)阿托品可以消除梔子的降壓作用,不宜同用。
(4)普萘洛爾可以明顯抑制梔子的降壓作用,不宜同用。
梔子苦寒傷胃,陰血虧虛,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1、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梔子能降低血清膽紅素含量,減輕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害梔子及所含環(huán)烯醚萜苷等成分均有利膽、退黃作用。梔子及其幾種提取物有明顯的利胰、利膽及降胰酶效應(yīng)。梔子有提高胰腺炎患者機體的抗病能力,改善肝臟和胃腸系統(tǒng)的功能以及減輕胰腺炎等藥理作用。梔子水提取物及京尼平苷口服給藥或十二指腸給藥,對動物均有顯著的瀉下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梔子提取物具有降低心肌收縮力、降血壓作用,還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梔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梔子水浸液在體外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水煎劑具有殺死鉤端螺旋體及血吸蟲成蟲的作用。
4、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梔子醇提取物具有鎮(zhèn)靜作用,無鎮(zhèn)痛作用。
5、此外,梔子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治療軟組織損傷的作用。
1、治熱病心煩、躁擾不寧之要藥,可與淡豆豉同用,如梔子豉湯(《傷寒論》);治熱病火毒熾盛,三焦俱熱而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者,配黃芩、黃連、黃柏等,如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
2、治肝膽濕熱郁蒸之黃疸,常配茵陳、大黃等,如茵陳蒿湯(《傷寒論》),或配黃柏,如梔子柏皮湯(《金匿要略》)。
3、治血淋澀痛或熱淋證,常配木通、車前子、滑石等,如八正散(《和劑局方》)。
4、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證,常配白茅根、大黃、側(cè)柏葉等,如十灰散(《十藥神書》);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配黃芩、黃連、黃柏,如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
5、治肝膽火熱上攻之目赤腫痛,常配大黃,如梔子湯(《圣濟總錄》)。
6、治火毒瘡瘍、紅腫熱痛者,常配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或配白芷以助消腫,如縮毒散(《普濟方》)。
9-11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采收,除去果梗、雜質(zhì),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稍燙,取出,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