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吊蘭為苦苣苔科植物,以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藥,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溫化寒痰藥。藥材性狀為莖呈圓柱形,長25~60厘米,直徑0.2~0.5厘米。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節(jié)膨大,常有不定根;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黃綠色或黃棕色,中心有空隙。葉輪生或?qū)ι?,有短柄;葉多脫落,脫落后葉柄痕明顯;葉片披針形至狹卵形,長1.5~6厘米,寬0.5~1.5厘米,邊緣反卷,邊緣上部有齒,兩面灰綠色至灰棕色。氣微,味苦。
石豇豆、巖澤蘭、趕山艽、石三七
全草含石吊蘭素,即內(nèi)華達素(nevade-nsin)。還有黃酮類及揮發(fā)油類
常綠附生半灌木。匍匐莖灰褐色,老枝黃棕色,長7~40厘米,不分枝或少分枝,幼枝常有短毛,皮微有皺紋。葉對生或三至數(shù)片輪生,革質(zhì),有短柄或近無柄,紫紅綠色。葉片大小、形狀變化較大。楔形、楔狀條形,狹矩圓形,挾卵形,或倒卵形,長1.5~5.5厘米,寬3~16毫米,先端鈍或短尖?;啃ㄐ位蜮g圓,邊緣在中部以上有牙齒,下部全緣或微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無毛?;ㄐ蛞干谢?~4朵,花序梗長1.5~3.5厘米,苞片小,早落,花萼5深裂至基部,裂片三角狀條形?;ü诎咨恋t色,常帶紫色,管狀,長3.5~4.5厘米,中部以上膨大,近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無毛,雄蕊4,能育雄蕊2,花藥連著?;ūP杯狀,4裂,雌蕊單一,無毛。蒴果1~2個,條形,長7.5~10厘米,兩端有毛。種子細小,頂端有長毛?;ㄆ?~7月,果期8~10月。
生于陰濕巖石壁或樹干上,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臺灣、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陜西、安徽等省區(qū)。
石吊蘭具有祛痰通經(jīng)、化痰止咳、祛風(fēng)除濕等功效。此外,它還具有治療跌打損傷、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咳嗽痰多、風(fēng)濕痹痛等作用。
1、治手腳疼痛、腰痛:取9克石吊蘭、9克杜仲,一同用清水煎熬服用。
2、治因風(fēng)吹受涼而引起的感冒、咳嗽:取15克石吊蘭,6克前,3片生姜,一同用清水煎熬服用。
3、治因肺部舊疾積郁,長久不好,咳痰,傷陰耗液;或肝失調(diào)達,情志刺激氣郁化火,肝火犯肺;或因飲食不當(dāng),嗜煙好酒,內(nèi)生火熱,痰熱郁肺;或受風(fēng)寒燥熱;或因風(fēng)寒導(dǎo)致的發(fā)熱,從而導(dǎo)致肺失宣降,發(fā)出咳聲或伴咳痰:取15克石吊蘭,15克青魚膽草,15克巖白菜,一同用清水煎熬服用。
4、治肺部病菌化膿:30克石吊蘭,15克天花粉、15克野豇豆根,9克七葉一枝花,上以全部一同與米泔水煎熬服用。
5、治運動損傷、擦傷、刺傷、閃挫、毆打、跌仆、刀槍等:15克石吊蘭用清水熬,取出搗碎,與酒一同敷在患處。
孕婦忌用
夏、秋二季葉茂盛時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