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黃芪植株較原變種矮小,小葉亦較小,長5-10毫米,寬3-5毫米,莢果無毛;整株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zhì),常分枝,灰白色; 莖: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羽狀復(fù)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葉柄長0.5-1厘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偁罨ㄐ蛏悦?,有10-20朵花。莢果薄膜質(zhì),稍膨脹,半橢圓形,長20-30毫米,寬8-12毫米,頂端具刺尖,兩面被白色或黑色細短柔毛,果頸超出萼外;種子3-8顆
膜莢黃耆;黃芪;木黃芪;紫花黃耆
經(jīng)鑒定蒙古黃芪主要含有芒柄花素、毛蕊異黃酮、染料木素、芒柄花苷、毛蕊異黃酮苷等成分。
蒙古黃芪的直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90厘米,直徑1~3.5厘米,表面縱皺色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zhì),硬而韌有粉性,皮部黃白較疏松;木部菊花紋理狀,氣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原生黃芪生于山坡、溝旁或灌叢中,喜干燥、陽光、涼爽環(huán)境,耐寒耐旱,怕熱怕澇,非常適宜在東北生長,是濕地固岸護坡的優(yōu)良植物,具有較強水土保持作用。
蒙古黃芪的藥用價值較高,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
原生黃芪以其根入藥,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和斂瘡生肌之功效。在保護心肌、調(diào)節(jié)血壓、提高人體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療效。
可利用硅膠柱色譜、Sephadex LH-20柱色譜、大孔樹脂柱色譜、ODS柱色譜及制備高效液相等色譜技術(shù)對蒙古黃芪70%乙醇提取物進行分離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