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藜蘆為百合科藜蘆屬植物,植株高大;葉寬橢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下部葉較大,先端鈍圓至漸尖,基部抱莖,背面密生褐色或淡灰色短柔毛;圓錐花序塔狀,花大,密集,綠白色;花被片寬矩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邊緣具嚙蝕狀牙齒,外花被片背面尤其中下部密生短柔毛。
主要化學(xué)成分包括白藜蘆醇(Ⅰ)、2′-羥基白藜蘆醇(Ⅱ)、白花前胡甲素(Ⅲ)、桑皮苷D(Ⅳ)、桑皮苷A(Ⅴ)、桑皮苷E等。
植株高可達(dá)1.5米,葉片寬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圓至長漸尖,無柄,基部抱莖,筒狀,圓錐花序塔形,側(cè)生總狀花序多集中在下部,斜升,頂生總狀花序比側(cè)生長;花大,密集,黃綠色、淡綠色;小苞片卵形,邊緣裂齒狀;花梗短,花被片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基部略具柄,邊緣具嚙蝕狀牙齒,外輪花被片背面密生短柔毛,內(nèi)面無毛;花藥褐色,近腎形,心皮綠色,長圓錐狀,與花絲近等長,密生短柔毛,柱頭分離,外彎,無毛,蒴果橢圓形。
生長在海拔2900-3700米的冷杉林緣和草地。適生于高寒山區(qū),喜涼爽陰濕的環(huán)境,忌強(qiáng)光。其土壤以腐殖質(zhì)壤土或砂質(zhì)壤土為好。
毛葉藜蘆的根狀莖及根入藥,有涌吐風(fēng)寒、殺蟲治瘡功能。
毛葉藜蘆可以降血壓、治療骨折,但劇毒,宜慎用。
不良反應(yīng)包括嘔吐、惡心、頭痛、眩暈、舌咽部有針刺樣感覺,嚴(yán)重者會出現(xiàn)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從毛葉藜蘆的根莖部位通過乙醇回流提取相關(guān)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