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果糖
背景及概述藥理作用藥物過量制備方法藥代動力學適應癥制劑與規(guī)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項毒性食品添加劑最大允許使用量最大允許殘留量標準主要參考資料 用途與合成方法 MSDS 乳果糖價格(試劑級) 上下游產品信息 專題
中文名稱 | 乳果糖 |
---|---|
中文同義詞 | 乳果糖濃溶液;4-O-BETA-D-吡喃半乳糖基-ALPHA-D-果糖;LACTULOSE 乳果糖;乳果糖 1G;半乳糖苷果糖;二蔗酮糖;異構化乳糖;異乳糖 |
英文名稱 | Lactulose |
英文同義詞 | MLS-50;4-0-beta-d-galactopyranosyl-d-fructose;4-o-beta-d-galactopyranosyl-d-fructos;4-o-beta-d-galattopiranosil-d-fruttofuranosio;4-O-D-Galactopyranosyl-D-fructose;4-O-β-D-Galactopyranosyl-D-fructose, 4-O-β-D-Galactopyranosyl-D-fructofuranose;lactutose syrup;Caloryl |
CAS號 | 4618-18-2 |
分子式 | C12H22O11 |
分子量 | 342.3 |
EINECS號 | 225-027-7 |
相關類別 | 其他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生化試劑;植物提取物;其他營養(yǎng)增補劑;營養(yǎng)強化劑(營養(yǎng)增補;碳水化合物類;有機原料;小分子抑制劑,天然產物;小分子抑制劑;碳水化合物;合成材料中間體;Sugars, Carbohydrates & Glucosides;Basic Sugars (Mono & Oligosaccharides);Biochemistry;Disaccharides;Sugars;Inhibitors;營養(yǎng)劑;對照品;甜味劑;生化試劑-碳水化合物類;糖化學分析標準品;甜味劑;其他原料;原料;功能性添加劑化工原料;醫(yī)藥原料藥;香精香料中間體;中藥對照品;化工材料;通用生化試劑-糖類;化工原料;有機化工原料;化學試劑;科研原料;Carbohydrates & Derivatives;ACILAC;Food Additives |
Mol文件 | 4618-18-2.mol |
結構式 | ![]() |
乳果糖 性質
熔點 | ~169 °C (dec.) |
---|---|
沸點 | 397.76°C (rough estimate) |
比旋光度 | -47 º (C=5, H2O, 12HR) |
密度 | 1,32g/cm |
折射率 | 1,45-1,47 |
儲存條件 | Refrigerator |
溶解度 | 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幾乎不溶于甲苯。 |
酸度系數(shù)(pKa) | 11.67±0.20(Predicted) |
形態(tài) | 粉末 |
顏色 | 白色到近乎白色 |
旋光性 (optical activity) | [α]20/D 48±2°, 24 hr, c = 1% in H2O |
水溶解性 | 76.4 G/100 ML (30 ºC) |
Merck | 5346 |
BRN | 93773 |
BCS Class | 2? |
InChIKey | PFCRQPBOOFTZGQ-VZXVHDRGSA-N |
LogP | -2.885 (est) |
CAS 數(shù)據庫 | 4618-18-2(CAS DataBase Reference) |
EPA化學物質信息 | D-Fructose, 4-O-.beta.-D-galactopyranosyl- (4618-18-2) |
乳果糖是一種由半乳糖和果糖人工合成的雙糖。自從1957年培特勒發(fā)現(xiàn)乳果糖是雙歧桿菌增殖因子,1964年霍夫曼又發(fā)現(xiàn)只有雙歧桿菌、乳酸桿菌、LD族鏈球菌能夠使乳果糖產生乳酸和醋酸,首次闡明乳果糖細菌代謝過程。1966年柏次爾發(fā)現(xiàn)服用乳果糖后能促進缺乏尿素酶的嗜堿性革蘭氏陽性菌(大腸桿菌等)的生長,減少氨的產生,經反復臨床驗證乳果糖有降低血氨的作用,用于治療肝性腦病獲得成功。1979年莫勒尤用乳果糖治療病毒性肝炎,他發(fā)現(xiàn)有降血漿內毒素作用。1980年到1981年雷次爾 發(fā)現(xiàn)乳果糖在體外能夠抑制內毒素的鱟試驗凝集反應,減輕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白鼠肝損傷,認為乳果糖具有抗內毒素活性的作用,并用于治療肝腎綜合癥。
我國應用于臨床是1982年北京醫(yī)科大學田更善教授,他在乳果糖臨床應用上具有先導地位,強調了乳果糖因人而異使病人保持軟便每日2-3次,對于反復發(fā)作的肝性腦病預防和治療要長期使用,對于慢性肝炎用藥,可以減少氨和內毒素的吸收,可以增加重癥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蛋白質食量,盡快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1984年,上海中山醫(yī)學院李平教授在“中華內科學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報導22例重肝炎發(fā)內毒素血癥,都不同程度發(fā)生迷散型血管凝血的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癥、內毒素血癥,嚴重威脅重肝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作表指出,不論急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內毒素血癥。1985年以來長春白求恩大學、北京中國康復中心金學源教授用我廠生產的乳果糖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試驗工作,特別著重做了乳果糖治療內毒素血癥的研究和臨床應用,金學源教授對急慢性肝病患者伴發(fā)的內毒素血癥,口服乳果糖,其血漿內毒素可在24小時內降低,給大量灌服乳果糖,可清除正常的門靜脈內毒素,在灌服后十五分鐘見效,可維持4小時以上。金學源在實驗中觀察到給大、小白鼠口服乳果糖,能防止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纖維化,從而能防止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轉化。從以上的報導和實驗,結合這幾年的臨床檢驗證明,對急、慢性肝病和重癥肝病患者,一入院就開始用乳果糖,能防止綜合癥的發(fā)生,大大縮短了肝病的療程。(1) 乳果糖是半乳糖聯(lián)合果糖由人工合成的不吸收性雙糖,在腸道內不被吸收,可被結腸細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腸道pH值降至6以下,從而可阻斷氨的吸收,減少內毒素的蓄積和吸收,使患者血氨恢復正常,并由昏迷轉為清醒。
(2) 乳果糖還有雙糖的滲透活性,可以使水、電解質保留,增加糞便的體積,刺激結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緩解便秘,同時恢復結腸的生理節(jié)律。因為無腸道刺激性,亦可用于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
(3) 乳果糖具有抗內毒素的作用,減少內毒素的蓄積和吸收,從而發(fā)揮治療肝性腦病的作用。若劑量過高,可能出現(xiàn)腹痛或腹瀉,停藥即可。1、化學法
堿單一催化:該體系主要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鉀、叔胺為催化劑,乳果糖轉化率在20%左右。這類堿性試劑作用于乳糖,使乳糖異構化生成乳果糖,但同時生成了相當數(shù)量的降解產物如半乳糖、果糖等,產物不僅難以分離,而且顏色常常較深。副產物和色素的產生,不但降低了乳果糖的產率,也給糖漿的進一步純化及制取結晶帶來困難。
酸堿協(xié)同催化:該體系是通過在反應體系中加入硼酸,在堿性條件下,硼酸能使乳果糖形成乳果糖-硼酸鹽絡合物,使反應的平衡朝著有利于乳果糖生成的方向移動。絡合物的形成及反應平衡的移動最大程度地減少了降解產物的生成。整個反應過程中只有少部分的乳果糖會轉化成副產物,乳果糖轉化率在70%左右,最高可達75%。轉化完成后,將反應體系的pH轉化為酸性,絡合物就會發(fā)生分解,生成乳果糖和硼酸鹽,再將硼酸鹽去除后就可得到純凈的乳酮糖。因硼酸鹽是一種弱酸鹽,一般的陰離子交換樹脂幾乎不能將其脫除到安全標準以下,需要采用特異性去除硼酸的離子交換樹脂,其價格較昂貴。酸堿協(xié)同催化制備乳果糖減少了副產物的生成,提高了乳果糖的得率,并有利于乳果糖的提純精制,這也是目前乳果糖工業(yè)化生產的主要方法。
鋁酸鈉催化:該體系作用機理與硼酸類似,鋁酸鈉可與異構化反應生成的乳酮糖發(fā)生絡合反應,乳果糖轉化率在60%左右;但在一般情況下,鋁酸鹽體系中副產物的生成比率要比硼酸鹽體系高,并且鋁離子的去除較困難。近年來,有部分學者采用包括沸石、海泡石、蛋殼粉、牡蠣殼粉等非均一催化劑來制備乳果糖,發(fā)現(xiàn)在15g/L添加量、90℃下,可得到20%的乳果糖轉化率;采用雞蛋殼粉為催化劑,在12g/L添加量、96℃下,反應120min下得到18%-21%的乳果糖轉化率。雖然沸石、海泡石、蛋殼粉、牡蠣殼粉做催化劑乳果糖轉化率不高,但他們保持在固體狀態(tài),容易通過過濾去除,所以非均一催化劑制備乳果糖具有較強的發(fā)展?jié)摿Α?br>
化學異構化法生產乳果糖反應過程
2、生物法
酶法是生物法生產乳果糖主要方法,所采用的酶主要是β-半乳糖苷酶,其原理就是通過β-半乳糖苷酶的水解活力將乳糖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通過β-半乳糖苷酶的轉糖基活力將半乳糖轉移給果糖受體生成乳果糖。β-半乳糖苷酶,全名為β-D-半乳糖苷半乳糖水解酶,該酶除具有較高的水解乳糖活力外,還要有較高的把半乳糖轉移給果糖受體的轉糖苷活力。早期的研究表明,β-半乳糖苷酶上的活性位點有兩個功能團:Cys的巰基和His的咪唑基,它們對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起重要作用。據推測,硫基可作為廣義酸使半乳糖苷的氧原子質子化,而咪唑基可作為親核試劑進攻半乳糖分子第1個碳原子上的親核中心,形成1個含碳氫鍵的共價中間物。在被切割下咪唑基之后,巰基陰離子從水分子中抽取1個質子,從而形成-OH進攻C。β-半乳糖苷酶主要來源于動物、植物、微生物。如細菌中的乳酸菌、環(huán)狀芽孢桿菌、大腸桿菌、嗜熱鏈球菌、產氣腸細菌等;霉菌中的米曲霉、黑曲霉、琉球曲霉、黃青霉、炭色曲霉等;酵母中的脆壁克魯維酵母、乳酸克魯維酵母、熱帶假絲酵母等;放線菌中的天藍色鏈霉菌等均產β-半乳糖昔酶。由于微生物的快速生長和高效代謝的生物學特性,僅來源于微生物的β-半乳糖苷酶有工業(yè)應用價值;商業(yè)用酶源一般認為酵母最為安全,其次為黑曲霉。目前,由于β-半乳糖苷酶轉糖苷活力不高,乳果糖轉化率較低,限制了生物法在乳果糖制備上的應用。國內外一些學者對此作了一些研究,目的就是盡可能篩選出β-半乳糖苷酶轉糖苷活力較高的微生物菌株。采用基因修改耐熱型乳糖酶,以乳糖和果糖為底物,在80℃反應6h產生了50mg/ml的乳果糖。由于酶法制備乳果糖可以克服化學法所產生大量的有色副產物難以分離,分離這些副產物的成本較高并在分離的過程中使乳果糖降解等缺點,具有很強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這是今后乳果糖制備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
降血氨:較大劑量的本品可促進糖分解菌的繁殖,從而抑制蛋白分解菌的生長,減少氨及其他內毒素的產生,也可降低結腸內pH。在此狀態(tài)下,大多數(shù)氨轉變?yōu)殡y吸收的銨離子,減少了氨的吸收,使血氨降低。
本品在胃和小腸不被消化分解,且吸收甚微。在大腸中才能發(fā)揮作用,故服用本品24~48 小時后才出現(xiàn)療效。在結腸內代謝,不到3%的原形藥隨尿排泄,少量經膽汁隨糞便排出。
用于肝性腦病的肝昏迷和昏迷前狀態(tài)的輔助治療,也用于治療急慢性便秘和用作內毒素血癥的輔助用藥。乳果糖粉: 5g/袋,100g/袋,500g/袋。溶液 劑:300ml/瓶,15ml/袋(每毫升 含乳果糖667mg、半乳糖<110mg 和乳糖<60mg)。乳果糖糖漿: 60%。
2.不宜與抗酸劑同服,以免降低療效。胃腸梗阻、乳酸 血癥、尿毒癥、糖尿病菌酸中毒、 需低半乳糖飲食及不能耐受乳 糖患者禁用,糖尿病患者慎用大 劑量。妊娠初3個月不宜用。哺 乳期婦女用藥安全性未確立。無毒。[1] 乳果糖口服液的應用現(xiàn)狀
[2] 陳吉生 主編.新編臨床藥物學.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3.
[3] 醫(yī)脈通•用藥參考[引用日期2017-05-31].
[4] 李鳳林,李明陽.乳果糖的制備方法與功能研究進展[J].飲料工業(yè),2012,15(10):9-13.
[5] 任娟清 主編.實用藥物手冊.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第1279-12
我國應用于臨床是1982年北京醫(yī)科大學田更善教授,他在乳果糖臨床應用上具有先導地位,強調了乳果糖因人而異使病人保持軟便每日2-3次,對于反復發(fā)作的肝性腦病預防和治療要長期使用,對于慢性肝炎用藥,可以減少氨和內毒素的吸收,可以增加重癥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蛋白質食量,盡快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1984年,上海中山醫(yī)學院李平教授在“中華內科學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報導22例重肝炎發(fā)內毒素血癥,都不同程度發(fā)生迷散型血管凝血的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癥、內毒素血癥,嚴重威脅重肝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作表指出,不論急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內毒素血癥。1985年以來長春白求恩大學、北京中國康復中心金學源教授用我廠生產的乳果糖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試驗工作,特別著重做了乳果糖治療內毒素血癥的研究和臨床應用,金學源教授對急慢性肝病患者伴發(fā)的內毒素血癥,口服乳果糖,其血漿內毒素可在24小時內降低,給大量灌服乳果糖,可清除正常的門靜脈內毒素,在灌服后十五分鐘見效,可維持4小時以上。金學源在實驗中觀察到給大、小白鼠口服乳果糖,能防止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纖維化,從而能防止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轉化。從以上的報導和實驗,結合這幾年的臨床檢驗證明,對急、慢性肝病和重癥肝病患者,一入院就開始用乳果糖,能防止綜合癥的發(fā)生,大大縮短了肝病的療程。(1) 乳果糖是半乳糖聯(lián)合果糖由人工合成的不吸收性雙糖,在腸道內不被吸收,可被結腸細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腸道pH值降至6以下,從而可阻斷氨的吸收,減少內毒素的蓄積和吸收,使患者血氨恢復正常,并由昏迷轉為清醒。
(2) 乳果糖還有雙糖的滲透活性,可以使水、電解質保留,增加糞便的體積,刺激結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緩解便秘,同時恢復結腸的生理節(jié)律。因為無腸道刺激性,亦可用于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
(3) 乳果糖具有抗內毒素的作用,減少內毒素的蓄積和吸收,從而發(fā)揮治療肝性腦病的作用。若劑量過高,可能出現(xiàn)腹痛或腹瀉,停藥即可。1、化學法
堿單一催化:該體系主要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鉀、叔胺為催化劑,乳果糖轉化率在20%左右。這類堿性試劑作用于乳糖,使乳糖異構化生成乳果糖,但同時生成了相當數(shù)量的降解產物如半乳糖、果糖等,產物不僅難以分離,而且顏色常常較深。副產物和色素的產生,不但降低了乳果糖的產率,也給糖漿的進一步純化及制取結晶帶來困難。
酸堿協(xié)同催化:該體系是通過在反應體系中加入硼酸,在堿性條件下,硼酸能使乳果糖形成乳果糖-硼酸鹽絡合物,使反應的平衡朝著有利于乳果糖生成的方向移動。絡合物的形成及反應平衡的移動最大程度地減少了降解產物的生成。整個反應過程中只有少部分的乳果糖會轉化成副產物,乳果糖轉化率在70%左右,最高可達75%。轉化完成后,將反應體系的pH轉化為酸性,絡合物就會發(fā)生分解,生成乳果糖和硼酸鹽,再將硼酸鹽去除后就可得到純凈的乳酮糖。因硼酸鹽是一種弱酸鹽,一般的陰離子交換樹脂幾乎不能將其脫除到安全標準以下,需要采用特異性去除硼酸的離子交換樹脂,其價格較昂貴。酸堿協(xié)同催化制備乳果糖減少了副產物的生成,提高了乳果糖的得率,并有利于乳果糖的提純精制,這也是目前乳果糖工業(yè)化生產的主要方法。
鋁酸鈉催化:該體系作用機理與硼酸類似,鋁酸鈉可與異構化反應生成的乳酮糖發(fā)生絡合反應,乳果糖轉化率在60%左右;但在一般情況下,鋁酸鹽體系中副產物的生成比率要比硼酸鹽體系高,并且鋁離子的去除較困難。近年來,有部分學者采用包括沸石、海泡石、蛋殼粉、牡蠣殼粉等非均一催化劑來制備乳果糖,發(fā)現(xiàn)在15g/L添加量、90℃下,可得到20%的乳果糖轉化率;采用雞蛋殼粉為催化劑,在12g/L添加量、96℃下,反應120min下得到18%-21%的乳果糖轉化率。雖然沸石、海泡石、蛋殼粉、牡蠣殼粉做催化劑乳果糖轉化率不高,但他們保持在固體狀態(tài),容易通過過濾去除,所以非均一催化劑制備乳果糖具有較強的發(fā)展?jié)摿Α?br>

化學異構化法生產乳果糖反應過程
2、生物法
酶法是生物法生產乳果糖主要方法,所采用的酶主要是β-半乳糖苷酶,其原理就是通過β-半乳糖苷酶的水解活力將乳糖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通過β-半乳糖苷酶的轉糖基活力將半乳糖轉移給果糖受體生成乳果糖。β-半乳糖苷酶,全名為β-D-半乳糖苷半乳糖水解酶,該酶除具有較高的水解乳糖活力外,還要有較高的把半乳糖轉移給果糖受體的轉糖苷活力。早期的研究表明,β-半乳糖苷酶上的活性位點有兩個功能團:Cys的巰基和His的咪唑基,它們對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起重要作用。據推測,硫基可作為廣義酸使半乳糖苷的氧原子質子化,而咪唑基可作為親核試劑進攻半乳糖分子第1個碳原子上的親核中心,形成1個含碳氫鍵的共價中間物。在被切割下咪唑基之后,巰基陰離子從水分子中抽取1個質子,從而形成-OH進攻C。β-半乳糖苷酶主要來源于動物、植物、微生物。如細菌中的乳酸菌、環(huán)狀芽孢桿菌、大腸桿菌、嗜熱鏈球菌、產氣腸細菌等;霉菌中的米曲霉、黑曲霉、琉球曲霉、黃青霉、炭色曲霉等;酵母中的脆壁克魯維酵母、乳酸克魯維酵母、熱帶假絲酵母等;放線菌中的天藍色鏈霉菌等均產β-半乳糖昔酶。由于微生物的快速生長和高效代謝的生物學特性,僅來源于微生物的β-半乳糖苷酶有工業(yè)應用價值;商業(yè)用酶源一般認為酵母最為安全,其次為黑曲霉。目前,由于β-半乳糖苷酶轉糖苷活力不高,乳果糖轉化率較低,限制了生物法在乳果糖制備上的應用。國內外一些學者對此作了一些研究,目的就是盡可能篩選出β-半乳糖苷酶轉糖苷活力較高的微生物菌株。采用基因修改耐熱型乳糖酶,以乳糖和果糖為底物,在80℃反應6h產生了50mg/ml的乳果糖。由于酶法制備乳果糖可以克服化學法所產生大量的有色副產物難以分離,分離這些副產物的成本較高并在分離的過程中使乳果糖降解等缺點,具有很強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這是今后乳果糖制備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
乳果糖口服后幾乎不被吸收,以原型到達結腸,繼而被腸道菌群分解代謝。在25-50克(40-75毫升)劑量下,可完全代謝;超過該劑量時,則部分以原型排出。
乳果糖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雙糖,服用以后以原型直接到達結腸,被結腸中的菌群分解為有機酸,導致腸道內pH值下降,有機酸在結腸內不被吸收造成結腸內滲透壓升高,從而把結腸腔外大量水分吸收進入結腸腔,進而增大結腸內容物的水分和體積,刺激結腸蠕動,在促進排便的同時調節(jié)結腸的生理節(jié)律。所以乳果糖屬于滲透性緩瀉劑,對人體無害,廣泛應用于各類人群的便秘。作為益生元也可促進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生長,抑制致病菌如沙門氏菌生長,恢復便秘患者的腸道菌群穩(wěn)態(tài),從而改善腸道運動功能。降血氨:較大劑量的本品可促進糖分解菌的繁殖,從而抑制蛋白分解菌的生長,減少氨及其他內毒素的產生,也可降低結腸內pH。在此狀態(tài)下,大多數(shù)氨轉變?yōu)殡y吸收的銨離子,減少了氨的吸收,使血氨降低。
本品在胃和小腸不被消化分解,且吸收甚微。在大腸中才能發(fā)揮作用,故服用本品24~48 小時后才出現(xiàn)療效。在結腸內代謝,不到3%的原形藥隨尿排泄,少量經膽汁隨糞便排出。
用于肝性腦病的肝昏迷和昏迷前狀態(tài)的輔助治療,也用于治療急慢性便秘和用作內毒素血癥的輔助用藥。乳果糖粉: 5g/袋,100g/袋,500g/袋。溶液 劑:300ml/瓶,15ml/袋(每毫升 含乳果糖667mg、半乳糖<110mg 和乳糖<60mg)。乳果糖糖漿: 60%。
口服。肝性 腦?。河糜诟位杳院突杳郧盃?態(tài),起始劑量每次30~50ml,每 日3次;維持量根據個人情況而 定,以避免腹瀉為原則。便秘: 用量可參考下表,如48小時內不 見效,可考慮增加劑量;如出現(xiàn) 腹瀉,應減少劑量。
最好有規(guī)律地服藥,如每日 1次,早餐后服用。或將每日劑 量分2次用,早、晚各服1次。
用于便秘的口服用量表
2.不宜與抗酸劑同服,以免降低療效。胃腸梗阻、乳酸 血癥、尿毒癥、糖尿病菌酸中毒、 需低半乳糖飲食及不能耐受乳 糖患者禁用,糖尿病患者慎用大 劑量。妊娠初3個月不宜用。哺 乳期婦女用藥安全性未確立。無毒。
▼
▲
添加劑中文名稱
允許使用該種添加劑的食品中文名稱
添加劑功能
最大允許使用量(g/kg)
最大允許殘留量(g/kg)
異構化乳糖液
飲料類(14.01包裝飲用水類除外)
其他
1.5(固體飲料按沖調倍數(shù)增加使用量)
異構化乳糖液
孕產婦(乳母)配方食品
其他
15.0
異構化乳糖液
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
其他
15.0
異構化乳糖液
餅干
其他
2.0
異構化乳糖液
乳粉(包括加糖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調制產品
其他
15.0
異構化乳糖液
純乳(全脂、部分脫脂、脫脂),包括復原乳
其他
1.5
[2] 陳吉生 主編.新編臨床藥物學.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3.
[3] 醫(yī)脈通•用藥參考[引用日期2017-05-31].
[4] 李鳳林,李明陽.乳果糖的制備方法與功能研究進展[J].飲料工業(yè),2012,15(10):9-13.
[5] 任娟清 主編.實用藥物手冊.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第1279-12
化學性質
淡黃色透明的黏稠液體(含量50%以上),有清涼甜味,甜度為蔗糖的48%~62%。與蔗糖并用,甜度可增加。相對密度1.35,折射率1.47??扇苡谒?,在水中的溶解度為70%(25℃)。小白鼠經口LD5021.5g/kg,大白鼠經口LD5047.2g/kg。用途
乳果糖口服溶液有降低血氨及緩瀉作用,不僅治療習慣性便秘,還適用于氨性肝昏迷、高血氨癥的治療。工業(yè)上用作間接的營養(yǎng)增補劑。按我國GB 2760-86規(guī)定,可添加于鮮乳、飲料中。該品是人體腸內益菌雙歧桿菌的增繁殖因子,具有幫助消化和吸收蛋白質、乳糖,產生B族維生素等作用。我國規(guī)定可用于乳粉,最大使用量為15g/kg;在餅干中最大使用量2.0g/kg;在飲料(液、固體)和鮮乳中最大使用量1.5g/kg(以上均以異構化乳糖干物質計)。生產方法
由乳糖在堿的作用下異構化而得。主要成分異構化乳糖含量50%以上,水分30%,其余為未反應的乳糖及其分解產物果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安全信息
安全說明 | 24/25 |
---|---|
WGK Germany | 2 |
RTECS號 | LS6965000 |
TSCA | Yes |
海關編碼 | 29400090 |
提供商 | 語言 |
---|---|
英文
|
|
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