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原酸亦稱“綠吉酸”、“咖啡單寧酸”、“咖啡鞣酸”,是植物體在有氧呼吸過程中經(jīng)莽草酸途徑產(chǎn)生的一種苯丙素類化合物,為咖啡??崴嵫苌?,抗氧化能力強,還具有抗艾滋病毒、抗腫瘤細胞、抗菌、提高中樞興奮、利膽、抗致畸、抗過敏及調(diào)節(jié)細胞色素P450連接酶的活性等功能。
綠原酸主要存在于忍冬科忍冬屬和菊科嵩屬植物中,在杜仲葉(2-5%)、金銀花(1-5.9%)、向日葵籽(1.5-3%)和咖啡豆(2-8%)等植物中的含量較高。由水中得針狀結(jié)晶,為半水合物,110℃變?yōu)闊o水合物。熔點208℃,[α]D25-33.5°(水,C=1),K=2.2×10-3(27℃)。有弱酸味并具收斂性。25℃時在水中溶解度為4%,較易溶于熱水,溶于乙醇、丙酮,微溶于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乙醚和二硫化碳。與濃鹽酸共沸得藍色染料。能使溴水褪色,與濃碘化氫共沸得苯甲酸,與水在230℃共熱分解為苯酚,與稀鹽酸共熱分解為咖啡酸和金雞納酸等,室溫與稀堿作用只得咖啡酸和金雞納酸。綠原酸及其異構(gòu)體異綠原酸和新綠原酸也存在于雙子葉植物的果實、葉及其他組織中,為植物代謝的重要因素。

綠原酸分子結(jié)構(gòu)中含有一個酯鍵和不飽和雙鍵、3個羥基和2個酚羥基,化學(xué)性質(zhì)相對不穩(wěn)定,對光和熱有敏感。從結(jié)構(gòu)上看,綠原酸是由咖啡酸和奎寧酸縮合而成的酯,屬于酚類化合物。由于分子具有鄰二酚羥基,因此具有極強的還原性而更易被自由基氧化,從而表現(xiàn)出很好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和抗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
根據(jù)文獻記載,綠原酸首先是在咖啡種子中被發(fā)現(xiàn),早在1837年,Robiquet以及Boutron這兩位學(xué)家在粗制的咖啡萃取液(帶有綠色色素)中尋找酸性物質(zhì)時便發(fā)現(xiàn)到它的存在,當(dāng)時這個物質(zhì)在含有氯化鐵(Ferric Chloride)的水溶液中帶有綠色色澤,在1846年,Payen發(fā)現(xiàn)它在含有胺的堿性溶液中接觸氧氣后由黃色轉(zhuǎn)變?yōu)榫G色,因此將這個物質(zhì)正式命名為【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Chloro-字首來自于希臘文,原意是淺綠色(light green),而字根-genic是來源的意思,因此綠原酸Chlorogenic意指它源自于咖啡的綠色萃取物。
然而到了1909年,高純度的綠原酸結(jié)晶才被Gorter從咖啡種子中取得,這是它首次以廬山真面目向世人呈現(xiàn)。Gorter同時也建立了以氯化鐵(Ferric Chloride)為基礎(chǔ)的成色反應(yīng),作為快速篩檢綠原酸的方法,并發(fā)現(xiàn)綠原酸不只出現(xiàn)在咖啡種子里,甚至在咖啡葉片,橡膠樹的乳膠汁液以及向日葵的種子內(nèi)都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而時至今。綠原酸不只存在于咖啡 ,幾乎所有的高等植物都會制造,比如蘋果,番薯,蕃茄,梨子,杏桃,洛神花,橘子等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綠原酸在咖啡的含量是最高的。
綠原酸是生咖啡的主要成分,其提取物可促進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體重減輕。 綠原酸是木質(zhì)素生物合成的重要中間體。 綠原酸是一種抗氧化劑和佛波酯促腫瘤活性的抑制劑。 它對鏈脲佐菌素-煙酰胺產(chǎn)生的氧化應(yīng)激引起的糖尿病具有保護作用,還可以預(yù)防心血管疾病。
綠原酸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具有對透明酸酶及葡萄糖-6-磷酸酶的抑制,對自由基的清抗脂質(zhì)過氧化抗誘變及心血管擴冠、降脂有特殊功效,兼有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膽作用。綠原酸為咖啡酸與奎寧酸的縮合物,遇鐵呈藍色,與鞣質(zhì)相似,但不沉淀蛋白質(zhì),故無收斂作用??Х人崤c綠原酸有較廣泛抑菌作用,但在體內(nèi)能被蛋白滅活。本品與咖啡因相似,口服或腹腔注射,可提高大鼠Chemicalbook的中樞興奮性。綠原酸與咖啡酸口服,可增加人胃中鹽酸的分泌量,并能使脈搏變慢,而奎寧酸則不能。綠原酸能顯著增加大鼠或小鼠小腸的蠕動,綠原酸、咖啡酸、奎寧酸皆可增強大鼠子宮的張力,此作用可被罌粟堿所取消,而阿托品則不能影響之??Х人帷⒕G原酸還可增進大鼠的膽汁分泌。在離體兔回腸標(biāo)本上,本品能增強腎上腺素的作用,但對腎上腺素的升高血糖作用等皆無影響。
金銀花所含的綠原酸有利膽作用,能增進大鼠膽汁分泌。黃褐毛忍冬總皂苷皮下注射200mg/kg能顯著對抗CCl4、撲熱息痛及半乳糖胺所致小鼠肝中血清GPT的升高及肝臟甘油三酯含量,并明顯減輕肝臟病理損傷的嚴(yán)重程度,使肝臟點狀壞死數(shù)總和及壞死出現(xiàn)率明顯降低。
透明質(zhì)酸梅(HAase)是裂解粘多糖的酶之一,可催化透明質(zhì)酸(HA)的分解,關(guān)系到血管系統(tǒng)的通透性和炎癥反應(yīng)。HA是由糖醛酸和乙酰氨基葡萄糖組成的一種粘多糖,具有多種功能,如治愈創(chuàng)傷,使皮膚潤濕健康,潤滑關(guān)節(jié)和防止炎癥等。從狹葉紫錐花(Echinacea amgustifolia DC)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發(fā)現(xiàn)3,5-二咖啡酰奎尼酸(朝鮮薊酸)和綠原酸有較強的抑制HAase激活的作用。
動物體外的研究證明,綠原酸能不可逆地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水解作用,降低肝糖原的分解并減少外源葡萄糖的吸收。動物體內(nèi)的研究證明,使用綠原酸可以降低由使用胰高血糖素引起的(肝糖分解造成的)高血糖峰值。因此,綠原酸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肝臟葡萄糖-6-磷酸和肝糖原的濃度。
綠原酸是由咖啡酸與奎尼酸形成的酯,其分子結(jié)構(gòu)中有酯鍵、不飽和雙鍵及多元酚三個不穩(wěn)定部分。在從植物提取過程中,往往通過水解和分子內(nèi)酯基遷移而發(fā)生異構(gòu)化。由于綠原酸的特殊結(jié)構(gòu),決定了其可以利用乙醇、丙酮、甲醇等極性溶劑從植物中提取出來,但是由于綠原酸本身的不穩(wěn)定性,提取時不能高溫、強光及長時間加熱。綠原酸的供試液放置于棕色瓶、冰箱(2℃)保存時最為穩(wěn)定。
由(1S)-1-乙氧甲酰氧基-3-順-[3,4-二羥基-反-肉桂酰氧基]-4′-反-5′-反-二羥基環(huán)己烷-γ-甲酸甲酯在甲醇中用氫氧化鋇催化水解,或由綠咖啡豆中離析而得綠原酸。
(1) 色譜條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 乙腈-0.4%磷酸溶液 (13:87) 為流動相; 檢測波長為327nm。理論板數(shù)按綠原酸色譜峰計大于1000。
(2) 對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每毫升含40μg的溶液,即得 (10℃以下保存)。
(3) 樣品溶液的制備:取樣品干燥粉末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50%甲醇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min,放冷,稱重,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xù)濾液5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4) 測定: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與樣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綠原酸對人有致敏作用,可引起氣喘、皮炎等變態(tài)反應(yīng),但口服無此反應(yīng),因綠原酸可被小腸分泌物轉(zhuǎn)化成無致敏活性的物質(zhì)。綠原酸毒性很小,對幼大鼠灌服的LD50大于1g/kg,腹腔注射大于0.25g/kg。
化學(xué)性質(zhì)
半水合物為針狀結(jié)晶(水)。110℃變?yōu)闊o水化合物,熔點: 208℃,[α]20D-35.2。(C=2.8)。25℃水中溶解度為4%,熱水中溶解度更大。易溶于乙醇及丙酮,極微溶于醋酸乙酯。
用途
具有廣泛的抗菌作用,有利膽、止血、增高白血球及抗病毒作用,具有縮短血凝及出血時間的作用。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消炎解熱,涼血散熱。
用途
清熱解毒、涼散風(fēng)熱、具有廣譜抗菌性,對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蓖、傷寒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用途
綠原酸具有抗菌活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為400ng/ml;對透明質(zhì)酸酶抑制的IC50為1.85mmol/L;是葡萄糖-6-P移位酶的抑制劑;降低非胰島素依賴的葡萄糖排泄過快;清除自由基活性好于生育酚和抗壞血酸,對淡自由基的抑制強度是青霉氨的5倍;抗誘變;保肝利膽,抑制病毒的復(fù)制
用途
一種BCR-ABL抑制劑。
Chlorogenic Acid is an analog of caffeic acid that displays antioxidant, analgesic, antipyretic and chemopreventive activity. Chlorogenic acid inhibits Bcr-Abl (the fusion protein of Bcr and c-Abl) tyrosine kinase and triggers MAP kinases p38-dependent apoptosis. Chlorogenic acid has been documented to inhibit growth of A549 human cancer cells in vitro.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chlorogenic acid suppressed 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 acetate (TPA)-induced neoplastic transformation of JB6 P+ cells. When JB6 P+ cells were pretreated with chlorogenic acid, UVB- or TPA-induced transactivation of AP-1 and NF-κ B were blocked and at lower doses, chlorogenic acid decreas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c-Jun NH2-terminal kinases, MAPK kinase 4, and p38 kinase. In the same study, chlorogenic acid also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GST and NAD(P)H. In IL-1 induced HUVEC cells Chlorogenic acid dose-dependently suppressed IL-1 beta-induced mRNA expression of endothelial cell selectin, VCAM-1, and ICAM-1, production of ROS, and attenuated or blocked IL-1 beta-induced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NF-κ B subunits p50 and p65, which in turn transcriptionally attenuated CAM. In addition to all of these actions, chlorogenic acid, in a dose-response manner, was observed to markedly reduce the adhesion of human monocyte cells to IL-1 β-treated HUVEC cells. The compound has also been observed to inhibit in vitro DNA methylation.
用途
用作醫(yī)藥原料及中間體
生產(chǎn)方法
1. 天然存在于忍冬科植物蒴蓬(Sambucus javanica Reinw.)全草,千屈菜科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的花等植物中。也可用化學(xué)合成方法得到。
2. 煙草:FC,54;FC,53;FC,BU,6。從緑咖啡豆中分離得到。
類別
有毒物質(zhì)
毒性分級
中毒
急性毒性
腹腔-大鼠 LDL0: 400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險特性
可燃; 火場釋放辛辣刺激煙霧
儲運特性
庫房低溫, 通風(fēng), 干燥
滅火劑
水, 二氧化碳, 干粉, 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