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萼香茶菜味苦、甘、微寒,歸心、肝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功效,主要用于扁桃體炎、咽喉腫痛等癥。民間常用其葉抗真菌外用、根止瀉止痢,純天然野生,每年僅6-8月采摘?,F(xiàn)代研究表明毛萼香茶菜中含對映-貝殼杉烷二萜,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有抗菌、抗炎及抗腫瘤等功效。
黑頭草, 虎尾草, 火地花, 麻根, 沙蟲藥, 四稜蒿。
毛萼香茶菜主要含有二萜類、黃酮、三萜類成分:毛萼晶D(maoecrystal D)、isothymusin、假細錐甲素(coetsoidinA)、毛萼晶A(maoecrystal A)、5,4′-二羥基-6,7-二甲氧基黃酮(5,4′-dihydroxy- 6,7-dimethoxyflavone)、牡荊素(vitexin)、α-香樹脂醇(α-amyrin)、β-胡蘿卜苷(β-daucosterol)、毛葉香茶菜丁素(odinicin)、薊黃素(cirsimaritin)、毛萼晶N(maoecrystal N)、epi-macoecrystal P、海松酸(pimaricacid)、laxiflorin R、enmelol、毛萼晶B(maoecrystal B)、柳穿魚黃素(pectolarigenin、neolaxiflorinV、毛萼甲素(eriocalyxin A)、新香茶菜素等。
多年生小灌木,莖呈四棱形,長10-50cm,表面常帶紫紅色,有微柔毛,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粗鋸齒,葉脈被微柔毛,花序頂生及腋生,花小,花冠二唇形,氣香,味苦。
主要分布于我國云南、四川西部、貴州南部以及廣西西部地區(qū)陽光充足的山坡和灌木叢中,海拔750-2600米。
毛萼香茶菜可作藥用:其味苦、甘、微寒,歸心、肝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功效,主要用于扁桃體炎、咽喉腫痛等癥。對急性和慢性的咽喉炎癥的治療有顯著抑制作用;另其葉可治香港腳,根則止瀉止痢。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用于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皮膚疣,瘡瘍,蛇蟲咬傷等。也用于治療食道腫瘤。